7月21日,2025年教育部年中推进会召开。今年的年中推进会创新模式,围绕十大战略任务、分11个板块进行汇报交流,将“改革”的主题一以贯之。一起来看→
新增优质中小学学位490万个;卓越工程师专项试点首届2100多名工程硕士顺利毕业,其中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成功举办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大会规格、规模影响力均创历史之最……
7月21日,2025年教育部年中推进会召开。会上,一项项工作的成绩单公布,一次次奏响实干之年的奋进强音。
“改革发展的意味浓厚,实干的成效更加明显。”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对上半年工作作出评价。
今年是《纲要》全面落地、三年行动计划开局之年。半年来,教育部以试点带动《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部署两批次六大类41项试点,深入七大片区召开调研座谈会,一系列行动紧锣密鼓推进……作为盘点成绩、总结经验、推动下半年工作的重要会议,今年的年中推进会创新模式,围绕十大战略任务、分11个板块进行汇报交流,将“改革”的主题一以贯之。
改革,更注重集成。
会议聚焦的第一个板块“塑造新时代立德树人新格局”,就突出了改革“集成”的特点。
今年,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启动,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一号工程”,其实施集合了众智众力。思政司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社科司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教材局实施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工程……13个司局、直属单位聚焦同一改革目标作汇报,思政课吸引力、思政课教师培养、思政教材建设等难题如何解、如何做,路径尤为清晰。
会议增设的诊断分析环节,再次为“集成”作注脚。
“当前教育强国建设舆论整体有新气象,重点工作有共识。”通过梳理一年来媒体视角下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综合改革进展及舆论期待,中国教育报刊社提供了评估分析报告。中国教科院、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等单位也分别从第三方立场,提供不同视角的诊断分析。“要加强试点经验的系统集成与可复制可推广性,要健全跟踪反馈机制。”“要高度关注人口变化对教师结构影响,大中小一体化思考优化师资结构。”……一条条专业建议,汇入教育改革的“头脑风暴”。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每一位参会者都有强烈感受:实干之年,改革汇聚磅礴之力,势头愈发高昂。
改革,更聚焦难题。
“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如何做大优质资源“蛋糕”?基教司扩大优质中小学学位供给,高中建设提速,为数字资源扩优;监管司完成首次全国科学教育工作诊断,全面摸清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家底”,指导各地进行整改提升……
“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如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高教司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和科技需求,增设29种新专业;规划司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持续加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如何确保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强势开局?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累计服务学习者1012万人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全面开展,让人工智能课程成为全学段师生的公共课、人人的基础课……
迎难而上,先行先试。在改革深水区,教育战线早已形成共识: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改革,更勇闯新路。
高等教育持续增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扎实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打造校企地融合枢纽;职业教育确立“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新双高理念”;学位法正式实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可通过重大装备、仪器设备、软件产品等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一个“新”、两个“新”、三个“新”……半年来,新部署、新尝试如灯盏,映照改革探索的“新”出路,让改革的底气更足、信心更足、力度更足。
半年之期,“改革”是关键词,“实干”是主基调,教育强国建设展开新局面。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每一个扎实有力的半年,都将铺就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石。教育系统正以昂扬之姿,奋进在路上。